返回列表 发帖

从落聘业务员到博士董事长

人物档案:
  ·主人公:高天增

  ·年龄:45岁

  ·学位:中国农业大学博士

  ·职称:研究员

  ·职务:董事长、总经理

  ·简历:

  1960年6月生于河南省项城市

  1974~1984年在河南职业技术师院学习、任教

  1984~1987年内蒙古农学院动物营养系研究生

  1987~1994年供职于河南省农科院研究室

  1994~1995年北京康地公司河南区业务代表

  1995~1996年北京康地公司华中区业务经理

  1996至今河南广安(集团)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体会:英雄不问出处,起点不论高低,只要不断学习、努力,终会成功。  

  高天增办公室陈列的各种荣誉证书让人目不暇接——中国优秀企业家、十大职业经理人、中国职业经理人卓越贡献奖、郑州大学商学院MBA荣誉教授……问及这些荣誉的获得时,高天增总是一带而过。问及他的成长历程时,他好像换了一个人,对“下海”落聘业务员时的尴尬、二次应聘业务员的忐忑、取得佳绩后的兴奋、做区域经理时的心得、创业时的艰辛等十多年从事营销工作以来的各种经历,事无巨细、如数家珍。让我们一起倾听这个从落聘业务员到博士董事长的成长故事——

  硕士落聘“业务代表”的背后    

  20世纪90年代初,高天增对广州、上海等地进行了几次工作考察,在南方汹涌澎湃的市场经济大潮的激荡下,他重新确立了人生目标——做一名企业家。当他把自己的“停薪留职申请”交到领导那里时,却遭到了拒绝,同事更是充满了怀疑:“你一个书生,别说创办企业,离开单位,能养活自己就不错了!”

  听到这些话后,高天增内心暗暗发誓:“如果我连自己都养活不住,还算什么人才?不出10年我就要用自己的企业证明自己!”决心一下,高天增便断了自己的后路——他把“停薪留职申请”换成了“辞职报告”,正式下海。

  积淀之中是理性,沉默之后是爆发。高天增果断地辞职了,但他清楚自己只懂技术,不懂营销,不懂管理。要创业还有很多东西要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结合自己的技术专长,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考察,高天增打算日后进军饲料行业。有了这个方向后,他便决定到当时国内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外资企业北京康地公司,从业务员做起,补上自己创业所必需的“营销、管理”这两课。

  17年的工作经验,硕士文凭,丰厚的专业知识——凭借这些优势条件,别说是基层的业务代表,就是公司的中层管理他觉得自己也能胜任。怀着这样的心理,高天增从自己的学历、技术背景、理想、抱负到饲料行业在中国的广阔前景等,和负责招聘的香港老总满怀豪情地谈了两个小时。当得知和自己同时面试的一位刚毕业的中专生都应聘上了这个职位后,高天增更是胜券在握。然而最后的结果却是“NO”。

  落聘了,这一消息对刚刚辞职下海的高天增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但是高天增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对自己丧失信心,而是积极寻找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两个月后再一次到康地应聘原来的职位。

  这一次,他不再谈自己的学历、工作经验,只谈自己对业务代表的理解、工作职责,如果应聘上了之后自己开发客户、维护客户的想法、做法等,结果他顺利地应聘上了北京康地饲料公司的业务代表。 

  通过这次教训,高天增发现每个人在不同的单位都有不同的岗位分工,只有角色定位对了,才会想该想的问题、说该说的话、做该做的事。自己既然是来学习的,要做好业务代表,那么就应该用业务代表的职责要求自己,以小学生的姿态,多看、多听、少说,从康地的每一位员工那里学习自己不了解、不会的东西。有了这个认识后,高天增便把一句话深深地刻在了心里——“二”人行必有我师。

  “二”人行必有我师  

  20世纪人和人比的是能力,21世纪人和人比的是学习能力。只有不断向别人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不断进步,不被社会抛弃。

  传说上帝在造人时,为了让人们多看、多听、少说、多学习,便给人造了两只眼睛、两个耳朵、一张嘴巴。遵从上帝的旨意时,上帝便会用知识、成功鼓励他;当违背上帝的旨意时,上帝便会用挫折、失败惩罚他。虽然这个传说不足为信,但是其中的寓意发人深省。

  《论语》中讲到“三人行必有我师”,在第一次应聘业务代表落败给刚毕业的中专生后,高天增便把“‘二’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深深地刻在了心里。“‘二’人行必有我师”不仅是高天增的座右铭,更是他做人的心态、处事的姿态。说到“‘二’人行必有我师”的好处,高天增侃侃而谈:

  通过康地公司对销售人员系统的培训、严格的要求,我知道了“业务员”和“业务代表”不同名称后面的含义;通过同事为了攻克一个大客户,历时3个月拜访50次的事例以及这个客户后来给公司带来的销量,我知道了销售人员做业务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通过向不同分销商学习,我知道了什么叫“商格”,认识到了分销商的价值,不同类型分销商看重的东西以及开发、维护不同类型分销商的技巧、方法;通过向领导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是管理……

  20世纪人和人之间比的是能力,21世纪比的是学习能力。只有不断向别人学习,能力才能迅速提高,才能不断进步,不被社会抛弃。这个道理谁都懂,但是像高天增这样坚持不懈、身体力行的人寥寥无几。

  如果真有前面的寓言故事,那么上帝无疑对高天增后来“多听、多看、多学习”的表现非常满意。经过半年的学习努力,高天增不仅从一位落聘业务员成长为一位优秀的业务代表,而且被提升为康地公司河南区的业务主任。又过了半年,高天增因为突出的业绩和超群的综合素质,被康地公司提升为华中区的销售经理,全面负责江西、河南、湖北、安徽四省的销售工作。说到过去的业绩,高天增总是一带而过;说到从工作中学到的东西,他总是滔滔不绝,这其中说得最多的就是“管理”。

人物档案:
  ·主人公:高天增

  ·年龄:45岁

  ·学位:中国农业大学博士

  ·职称:研究员

  ·职务:董事长、总经理

  ·简历:

  1960年6月生于河南省项城市

  1974~1984年在河南职业技术师院学习、任教

  1984~1987年内蒙古农学院动物营养系研究生

  1987~1994年供职于河南省农科院研究室

  1994~1995年北京康地公司河南区业务代表

  1995~1996年北京康地公司华中区业务经理

  1996至今河南广安(集团)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体会:英雄不问出处,起点不论高低,只要不断学习、努力,终会成功。  

  高天增办公室陈列的各种荣誉证书让人目不暇接——中国优秀企业家、十大职业经理人、中国职业经理人卓越贡献奖、郑州大学商学院MBA荣誉教授……问及这些荣誉的获得时,高天增总是一带而过。问及他的成长历程时,他好像换了一个人,对“下海”落聘业务员时的尴尬、二次应聘业务员的忐忑、取得佳绩后的兴奋、做区域经理时的心得、创业时的艰辛等十多年从事营销工作以来的各种经历,事无巨细、如数家珍。让我们一起倾听这个从落聘业务员到博士董事长的成长故事——

  硕士落聘“业务代表”的背后    

  20世纪90年代初,高天增对广州、上海等地进行了几次工作考察,在南方汹涌澎湃的市场经济大潮的激荡下,他重新确立了人生目标——做一名企业家。当他把自己的“停薪留职申请”交到领导那里时,却遭到了拒绝,同事更是充满了怀疑:“你一个书生,别说创办企业,离开单位,能养活自己就不错了!”

  听到这些话后,高天增内心暗暗发誓:“如果我连自己都养活不住,还算什么人才?不出10年我就要用自己的企业证明自己!”决心一下,高天增便断了自己的后路——他把“停薪留职申请”换成了“辞职报告”,正式下海。

  积淀之中是理性,沉默之后是爆发。高天增果断地辞职了,但他清楚自己只懂技术,不懂营销,不懂管理。要创业还有很多东西要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结合自己的技术专长,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考察,高天增打算日后进军饲料行业。有了这个方向后,他便决定到当时国内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外资企业北京康地公司,从业务员做起,补上自己创业所必需的“营销、管理”这两课。

  17年的工作经验,硕士文凭,丰厚的专业知识——凭借这些优势条件,别说是基层的业务代表,就是公司的中层管理他觉得自己也能胜任。怀着这样的心理,高天增从自己的学历、技术背景、理想、抱负到饲料行业在中国的广阔前景等,和负责招聘的香港老总满怀豪情地谈了两个小时。当得知和自己同时面试的一位刚毕业的中专生都应聘上了这个职位后,高天增更是胜券在握。然而最后的结果却是“NO”。

  落聘了,这一消息对刚刚辞职下海的高天增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但是高天增并没有因此而一蹶不振、对自己丧失信心,而是积极寻找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两个月后再一次到康地应聘原来的职位。

  这一次,他不再谈自己的学历、工作经验,只谈自己对业务代表的理解、工作职责,如果应聘上了之后自己开发客户、维护客户的想法、做法等,结果他顺利地应聘上了北京康地饲料公司的业务代表。 

  通过这次教训,高天增发现每个人在不同的单位都有不同的岗位分工,只有角色定位对了,才会想该想的问题、说该说的话、做该做的事。自己既然是来学习的,要做好业务代表,那么就应该用业务代表的职责要求自己,以小学生的姿态,多看、多听、少说,从康地的每一位员工那里学习自己不了解、不会的东西。有了这个认识后,高天增便把一句话深深地刻在了心里——“二”人行必有我师。

  “二”人行必有我师  

  20世纪人和人比的是能力,21世纪人和人比的是学习能力。只有不断向别人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不断进步,不被社会抛弃。

  传说上帝在造人时,为了让人们多看、多听、少说、多学习,便给人造了两只眼睛、两个耳朵、一张嘴巴。遵从上帝的旨意时,上帝便会用知识、成功鼓励他;当违背上帝的旨意时,上帝便会用挫折、失败惩罚他。虽然这个传说不足为信,但是其中的寓意发人深省。

  《论语》中讲到“三人行必有我师”,在第一次应聘业务代表落败给刚毕业的中专生后,高天增便把“‘二’人行必有我师”这句话深深地刻在了心里。“‘二’人行必有我师”不仅是高天增的座右铭,更是他做人的心态、处事的姿态。说到“‘二’人行必有我师”的好处,高天增侃侃而谈:

  通过康地公司对销售人员系统的培训、严格的要求,我知道了“业务员”和“业务代表”不同名称后面的含义;通过同事为了攻克一个大客户,历时3个月拜访50次的事例以及这个客户后来给公司带来的销量,我知道了销售人员做业务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通过向不同分销商学习,我知道了什么叫“商格”,认识到了分销商的价值,不同类型分销商看重的东西以及开发、维护不同类型分销商的技巧、方法;通过向领导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是管理……

  20世纪人和人之间比的是能力,21世纪比的是学习能力。只有不断向别人学习,能力才能迅速提高,才能不断进步,不被社会抛弃。这个道理谁都懂,但是像高天增这样坚持不懈、身体力行的人寥寥无几。

  如果真有前面的寓言故事,那么上帝无疑对高天增后来“多听、多看、多学习”的表现非常满意。经过半年的学习努力,高天增不仅从一位落聘业务员成长为一位优秀的业务代表,而且被提升为康地公司河南区的业务主任。又过了半年,高天增因为突出的业绩和超群的综合素质,被康地公司提升为华中区的销售经理,全面负责江西、河南、湖北、安徽四省的销售工作。说到过去的业绩,高天增总是一带而过;说到从工作中学到的东西,他总是滔滔不绝,这其中说得最多的就是“管理”。

TOP

学会放弃

  成功和争取、放弃密切相关。放弃比争取更难,因为它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是智慧和魄力。  

  争取更高的分数,争取上更知名的大学,争取工资更高的工作,争取更高的职位……是大多数人成长历程中听到的频率最高的话,也是大多数人的奋斗目标。但是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每次争取的结果总和为了这个结果所做的放弃有关。

  每个人精力、时间有限,可利用的社会资源有限,所以往往会出现“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这时就要求我们果断地做出抉择,放弃不利于最终目标实现的东西,珍惜现有条件,争取使现有资源实现产出最大化。

  为了实现理想,学习创业所必须具备的营销知识和管理技能,高天增放弃了在农科院的大好仕途;为了创办自己的企业,高天增放弃了优厚的待遇,放弃了“打工皇帝”的前程;为了集中优势资源开发优势产品,开拓优势市场,他在创业初期只选择了猪和鸡的预缩料进行研发生产,放弃了自己众多的科研成果,放弃了郑州以外的市场份额;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他放弃了自己对广安集团的绝对控股权,让中高层管理者、技术骨干、业务骨干积极参股……

   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有两件事情要做:争取,放弃。和争取相比,放弃更不易做到,因为放弃不仅需要的是当事人的勇气,更需要智慧和魄力。

  受资本、人力资源的制约,高天增起初放弃了鸡、猪预缩料以外的产品;放弃了郑州以外的市场空间。但是在选择预缩料的那一刻,他就下定决心,努力把广安预缩料做成质量一流的高科技产品,让广安成为郑州预缩料的第一品牌。实现这两个目标的前提就是真心相待每一个客户,珍惜珍重每一位客户。因为高天增坚信只有真心对待客户,客户才会真诚对待自己;因为在高天增心里,客户才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客户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客户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没有客户企业就没有存在的价值,没有客户的增长、没有客户需求的增长,企业就没有发展的空间。    

  资产、品牌、人力资源是传统意义上衡量企业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是在高天增眼里,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不是这些,而是客户。从创业初期到现在,客户始终是广安集团所有工作的中心——一流的产品提供给客户,一流的人才服务客户,创造一流的品牌让客户认知,以便服务更多的客户。

  创业初期,为了尽可能地提高广安预缩料的市场占有率,高天增先后20多次到一家养殖户那里给他们传递各种养殖信息,帮助养殖户给猪诊断疑难杂症,当客户知道高天增就是企业的老板后,被高天增的所作所为感动得说不出话来,现在这家养殖户已成为广安9年来最忠诚的客户之一;当得知一家养殖户想使用猪预缩料后,高天增和同事抬着一袋预缩料,步行10多公里,穿越面包车无法通过的村间小路,把产品送到了养殖户的家里……

  就是在杂务缠身的今天,高天增每月也要抽出一定时间拜访客户:亲临养殖户的养殖厂,帮助养殖户解决饲养过程中的技术问题,获取各种产品在养殖户那里的反馈信息;到终端经销商那里了解市场行情,分析竞争对手,以便为公司制订合适的销售政策提供依据。

  一切为了客户,为了客户一切,为了一切客户。也许正是广安强烈的客户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促成了广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当问及高天增创业以来最大的成就感是什么时,他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和广安一起成长起来的合作伙伴都成了赢家。          

  企业家的胸怀有多大,企业的发展潜力就有多大  

  高天增从第一次落聘业务代表,到成为拥有30余家子公司的博士董事长仅仅用了9年时间。我们无法考究在这个过程中高天增为之付出的努力和艰辛,单单他的胸怀就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佩和学习。

  “二进宫、三进宫”是广安人力资源组成的一道独特风景。最典型就是一位区域经理今年年初第4次来公司上班。问及高天增对这一现象的看法时,他含笑而答:鼓励员工出去创业、锻炼、学习是广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功了,他们可能成为广安的合作伙伴;失败了,广安随时欢迎他们回来。

  每当高天增到老客户那里时,他的自豪感便油然而生。原来一穷二白的老乡通过科学养殖,通过使用广安的饲料,现在成了十里八村的致富状元;原来靠几千元资本,租一间门面房和广安合作的经销商现在有了自己的小洋楼、小汽车;原来到公司应聘时说话还脸红的大学毕业生现在好多都成了公司独当一面的中高层管理者,不仅有车有房,而且拥有广安的股份。

  企业家的胸怀有多大,企业的发展潜力就有多大。我们有理由相信,广安集团将会更强、更大。

TOP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