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可能将晋商文化面面俱到地展现,只能取其代表,我选择乔家为代表,不是因为其巨富,而是因为他代表了晋商精神。
记者:乔致庸个人传奇哪些代表了晋商精神?
胡玫:第一,作为晋商代表,乔致庸不只为自己取财,还有爱国意向,当时海防援,西征,他都为朝廷分担开销。第二,他经商讲求诚信和做人的道理。第三,贯穿诚信,把儒家思想和晋商商帮多年的商业实践结合,这是晋商文化很重要的一点。第四,他的管理思想也很进步。当时已经提出股份制改革,他家用人可以参股,这是非常先进的资本主义思想和管理机制。乔致庸用人以德选人,在徒弟们路过的小桥上,放一两银子,有的捡钱,自己留下,乔致庸以为此人不可用;有的过而不拾,乔致庸以此看出这人适合做伙计;还有的捡完以后交还给失主,乔致庸认为这是好的人才,可以做掌柜。他们的家族重文化教育,高薪用教师,用人也要学习,不能只认钱,要懂中国传统,要求掌柜不喝花酒,不纳妾。乔家家规很严,乔致庸将家规丰富起来,传至乔家第六代以至第八代。
记者:乔致庸的商业发展是成功的,而个人感情发展则是带有悲剧色彩的,那么您选择以慈禧为乔家封匾为结局,是照顾中国人的口味,让电视剧《乔家大院》结尾不至于太悲情吗?
胡玫:事实上,中国民族商业史代表人物乔致庸本人是在“辛亥革命”后去世的,那时中国的商业进入到一个资本主义萌芽阶段,乔致庸新的思想已经不再满足于货通天下,他的理想是汇通天下,但是因为当时朝廷的腐败,百姓流离失所,是最黑暗的时刻,他不可能实现他的理想,他虽然不是创建票号第一人,但是他的经商经验,让他在当时做出联合山西商人建立票号网络的提议,也就是当时中国人自己的银行网络。但是因为当时山西商人的小农意识,家族资本的心胸,乔致庸的理想没有得以实现,使得中国民族资本银行业倒退了近百年。后来当西方银行在上海登陆,坐稳天下时,当时的中国资本家在上海第二次发起这种议论,可是机会已经错过了。
乔致庸成就了乔家大院
如果说胡玫是被乔致庸身上代表晋商精神的传奇所吸引,而选择乔致庸作为乔家大院以至晋商文化的代表,那么,在编剧朱秀海的眼里,提到乔家大院,就不可能不提及乔致庸,正是乔致庸成就了代表中国文化的乔家大院。
朱秀海说:“乔致庸是一个悲剧色彩的商界英雄,当乔致庸竭其一生之力实现货通天下、汇通天下的理想之际,中国却也到了国将不国的境地,列强入侵,朝廷腐败,大批银子流向海外,外国人渐渐控制中国经济,让垂暮之年的乔致庸比别人更早地看到了国家即将崩溃的前兆,痛切地感受到自己以商救民,以商富国梦想的破灭。这样的现实让他心力交瘁,性情大变。面对着自己毕一生之力建树的一切都将付之东流的打击,这个倔强的老人抱定了一定要在这个世界上留下点什么的信念,一改往日不治家宅的习惯,耗费重金修建了著名的乔家大院。”
事实上,乔家大院建成之际,乔致庸并不相信这所院子真能留存下来。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正因为他在世时的善行,使这座荟萃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华的大院在他死后虽历经时光和战火,却奇迹般地完整保存了下来,成为中华民族的遗产,并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世界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山西有许多晋商大院,乔家大院是其中保存最为完整的。胡玫在采访中曾透露过,至今,她到山西走访,仍能从当地人口中了解乔家的口碑和乔致庸的善德。“黄河几次发大水,冲到山西省来,都是乔致庸放钱赈济灾民,乔家开粮发粥,当时广传清政府赈济灾民放粥的口谕:‘发放给灾民的粥,毛巾裹起来,再打开时,米不能散,放在碗里,插上筷子不能倒。’事实上,这句话是乔致庸说的。”乔家对仆人也特别好,“他们有严格的家规限定,从不打骂仆人,佣人家里有天灾人祸,乔家一定给予钱粮补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