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已有数据对运营情况进行分析,目前确实是很困难的事情。”这是顶新集团康师傅控股公司(以下简称“康师傅”)资讯部的资深协理徐政民遇到的大难题。
2004年至2005年,已经基本将业务流程搬到网上实现的康师傅开始考虑如何利用已有的数据对市场进行挖掘和预测(商业智能系统)。在这一过程中,康师傅发现市场上已经有的一些数据分析工具可能并不适合自己,因为除了SAP的ERP平台,该公司还自己做了一些外挂软件,很难保证系统之间不会出现冲突。
一片混沌
“1997年之前,康师傅的信息化可以用一片混沌来形容。”徐政民说。顶新1988年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之初,就成立了IT部门,“可能是受中国台湾的高科技气氛所影响。”徐政民这样解释为什么会那么早就成立IT部门,当时国内很多人甚至还不知道电脑是什么。
当时的应用也不过是一些各自独立分散式的系统,并未建立起一个企业级的信息化运营平台。在这一段时间也曾经引进ERP并试图推广到各个子公司,但是仅完成了生产与库存管理的功能,MRP也没有上线,与其它系统之间无法结合,各自均成为独立的信息孤岛。“譬如生产管理是QAD提供的系统,当时是UNIX版本;财务系统是自己做的DOS版;而进销存则是用WIN3.2的FOXPRO版。根本没办法连在一起。”徐政民介绍。
但康师傅的运营却在这段时间有了很快的增长。“顶新最先推出了“顶好清香油”、“康莱蛋酥卷”等知名产品。但由于当时国内整体消费水平偏低,这些产品“叫好不叫座”,一度使公司在中国内地的经营投资陷入困境。”康师傅的副总裁滕鸿年介绍,“直到1992年开始在天津投资做方便面,企业在经营上才逐渐找到了感觉。”
之后几年,康师傅的发展非常迅速。1993年开始以合作经营方式引进中国台湾的专业制造商来大陆投资纸箱厂、PSP碗厂、包膜厂、塑料叉厂等配套服务厂商;1994年到1997年是“康师傅”快速成长的时期,相继在广州、杭州、武汉、重庆、西安、沈阳等地设立生产基地,并在全国形成了一个区域化的产销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