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杭州商人:善借大势 [打印本页]

作者: della    时间: 2006-3-25 20:44     标题: 杭州商人:善借大势

  杭州商人的形象很容易让人想起红顶商人胡雪岩,虽然历史不可以简单地类比,但他们确实与浙江其他地区的商人不一样,继承了胡雪岩的某些东西。

  
  其他地区的商人,像温州义乌商人,由于当地工业基础比较薄弱,一般起于草莽,靠白手起家在家乡搞个体家庭作坊,或者走南闯北搞流通才赚下今天的家业。而杭州商人依托了浙江作为省会的优势,大多在主场——杭州作战,现在成功的杭州商人一般都有相似的经历:创业之初,他们是国营或者集体企业的职工,到一定时候,通过改制持有企业股份,或者从企业辞职另立门户,但自己身份上还具有很重的国营或者集体色彩。
    
  如今,即使是杭州商人当中杰出代表,如宗庆后,其身份目前还是国营或者集体性质企业的负责人,这种特殊的地位决定他们具备与政府打交道的能力,而且在转轨期的社会里,他们善于整合手中掌握的政府资源为自己企业服务。
    
  在浙江商人中,杭州商人是最善于利用政府的资源,善于利用社会的舆论的大师级的商人。
    
  冯根生、鲁冠球、宗庆后三人已经成为杭州商人中传统一派的代表,如果梳理一下三个人的发展轨迹,我们会吃惊地发现,他们是非常善于整合政府和社会资源的大师,三人各有让商界人士赞叹的高招:鲁冠球通过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似乎成为中国乡镇企业“第一人”,在那个经济体制改革还受到各种不定因素制约的年代,这个”第一人“的名声可以保护他不受干扰地继续自己的事业。冯根生不但是经营企业有方,在新闻策划方面也十分高明,杭州新闻界多次参与了当年青春爆集团内部的种种改革,每一次成为新闻舆论的热点,冯往往是赢家。
    
  宗庆后把一个校办厂办成今日的“中国水王“,今日”水王“的地位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宗本人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对国家关于支持中西部建设的政策信息的正确研判,觉得这是娃哈哈发展的大机遇,于是,西进在四川广元等地办了三个纯净水厂,由于充分利用了国家和中西部当地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所以投资成本极低。
    
  值得一提的,杭州商人中的年轻一代似乎有不同于老一代的路子,比如新近出现的杭州软件富豪部落,都是文革后读大学的一帮年轻书生通过10年的高科技行业的创业而崛起。但有一点却与其前辈们相通,与政府的沟通能力非常出色,比如在目前股市低迷,国有企业上市都很困难的情况下,做软件的自然人控股企业——信雅达却稳稳地上市,另两家与其类似的企业恒生和士兰微电子企业也即将上市。




欢迎光临 奇纳论坛 (http://www.kinasoft.com/bbs/) Powered by Discuz! 7.2